读书笔记:《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》
解决问题的超级整理术
好工作少不了整理术:「聆听,彻底整理对方面对的课题和意欲传达的内容,自然就能找出最适当的表现方式。」
艺术指导 != 医生:「艺术指导的工作并非创造自己的作品,而是解决对方的问题。答案不在我的脑子里,而是一直在对方心中。因此,为了引导出该解答,如何整理对方的思绪就变得极其重要。」
关键在于整理对方的思绪:「站在客户的立场,想要传达的信息堆积如山,样样都想推销,但是消费者不可能理解所有的内容,因此必须一一推敲客户堆积如山的思绪,加以整理。」
不掌握本质,就无法创造好的结果:「无论制作多么有型的“作品”,如果没有真正引起世人的兴趣,就毫无意义。特立独行的表现手法,或许可以勾起一瞬间的注意力,但也会立刻从记忆中消失。唯有确实掌握商品本质,有效表现,才能制作长留人心的作品。重点不在于自我表现,而是如何将信息传达给他人。」
整理术能够扭转工作和生活:「若能向对方条理分明地阐述自己采用该设计的心路历程,彻底整理自己的思考路径,作品自然不再混乱不堪。」
一切从整理开始
你是否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急于处理:
「随时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产生危机感,认清混沌的现状,保持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,同时保持穷究问题本质的积极态度,是整理术的最大前提。」
「如果不回归事物的源头,表面应付无法解决问题,即使解开了表面交缠的线头,内部依然是纠缠不清的状态。」
按部就班学好整理术:
「依照“导入状况”—“导入观点”—“设定课题”的顺序进行。」
导入状态:替客户进行问诊,取得关于现状的信息。
导入观点:以各种角度检视信息,找出问题的本质。
设定课题:为了解决问题,设定必须处理的课题。
从空间到思考,目标是三阶段整理:
空间整理术:清理周围的空间,设定优先排序,认清重要事物
信息整理术:仔细斟酌杂乱无章的信息,并加以连接
思考整理术:将脑内的东西引导出来,加以组合。
第一阶段:“空间”整理术——设定优先排序
空间整理的目的,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
「稍不注意,杂物就会不断增加,唯有时时提醒自己整理,才能保持这种清爽状态,而且不止是我自己,全体员工也尽全力整理环境。」
「有一次,某著名摄影师的原稿不见了,因为同事说应该就在这里,我便拼命找了四个小时,终究还是一无所获。最后得知原稿在印刷厂的时候,真不知该说是空虚或愤怒……有种全身虚脱的感觉。可是,事实上我一开始也无法确定原稿究竟在不在这里。所以,自从创业之后,我便下定决定要彻底执行整理,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。」
「我希望能够在没有杂物、整洁舒适的环境中,有效率的工作。这是我执行“空间”整理术的大前提,只要整理得宜,处于一览无余的状态,就没有自己无法掌握的事物。如此一来,工作效率自然提升,亦能规避风险。」
「许多人明知这个道理,但还是难保桌面整洁,这恐怕是由于大家都将工作摆在第一位,将整理桌子摆在后面的远古。不建议是基于年中大扫除的义务感,或是无可奈何的心情执行整理术。」
从随身公文包的整理开始:公文包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必须品吗?
“舍弃”的勇气将雕琢价值观
「不晓得会遇上什么情况,所以保有大量物品就能让人感到安心;反过来说,一旦必须舍弃物品,将涌起一股身无寸缕的恐惧。」
「一旦确定哪些东西是多余之物,就大胆舍弃,“舍弃”是整理术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。尽管很困难,但只要跨过这道障碍,便能习得非常重要的技巧。若能消除不安、拥有舍弃的勇气,就跨出了一大步。」
「若要舍弃,必须设定优先排序:将物品一字排开,设定优先排序,舍弃无用之物。」
创造最佳的办公桌条件
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,就变得容易掌握
举棋不定时,请比较功能类似的物品
文件或数据只保留最终版本
柜子的多余空间可充当临时避难所
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
档案的命名最为重要,档案整理术最重要的就是档案夹和档案的命名方式。
基于档案只会增加、不会减少的前提,重点便是尽量采用泛用型较高的命名方式
标示的统一也很重要,比如一个文档命名是用中文还是用英文,是用项目代号还是用项目的全程,统一的标示能够节约搜索信息的时间。
文件夹的数量也必须纳入考虑,每层存储五到八个文件夹,最多不超过十个,一旦超过个位数,管理起来就难以维系周全。
计算机内也可以规划一个暂且的空间,比如 Inbox
利用“框架”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
用完的信息直接进行存档,不要放在办公区域。
第二阶段:“信息”整理术——导入个人观点
对信息提出观点,穷究问题本质
「如果不能得到对方的认同,或是勾起对方的兴趣,就无法真正攫取对方的心。因此,必须先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,再思考以何种风格传达。」
导入观点的最终目标是导出远景
远景是指客户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,是潜藏于客户内心的秘密,可称为“应有面貌”。」
寻找远景不可欠缺的便是“导入观点”。整理信息的时候,根据不同的切入点,结果也迥然相异。
通过设定优先次序可以更容易的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物,就空间的情况而言,乃是基于“使用频率如何”、“是否立刻需要”等时间轴的观点进行排序。
如何寻找个人观点
探索本质是重点是退一步观察。
抛开自以为是,视野更加开阔。
第三阶段:“思考”整理术——将思绪信息化
一切要从将思绪置换成语言开始
要将思绪信息化,最重要的步骤是“无意识的意识化”——发掘自然状态下的心理,以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重要想法,并明确地意识它们。如此一来,就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整理和排序。
这时最重要的是“语言化”,因为若是能将模糊不清的思绪置换成语言,就能有条理地向他人解说。语言化能让思绪变成信息。
flowchart LR
信息不可视的状态 --> 将信息可视化 --> 列出信息
提出假说,确认对方想法
大概整理出对方的言论后,将其置换为自己的语言,反问对方:“你的意思是这样吗?”不断反复问答,对方想表达的重点就会渐渐清晰可见,焦点慢慢吻合。
唯有视如己出,才能产生真实感
模糊不清的事物只能当成信息,我们需要的是从中找到问题点加以解决,如果不发掘与自己的接点,就无法涌现出真实感,目标远景也将变得空洞。
整理术开启灵感大门
只要保持目的,技巧就能活起来
舍弃是与“不安”和“暂且”的战斗,然而,“舍弃”绝对不是目的,充其量只是手段。
手段 | 目的 |
---|---|
定期更新 | 防止东西增加 |
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,使用后立刻物归原位 | 保持作业环境清爽 |
决定“外框”,统一规格 | 简单明了地进行分类 |
信息整理术需要做到以下三点
- 退一步客观检视
- 首先舍弃自以为是
- 转换视角,从各个角度观察
思考整理术需要做到以下三点:
- 将自己和对方的思绪换成语言
- 建立假说,大胆向对方提问
- 思考时要对于别人的事情视如己出